各学院:
为备战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冲刺省级、国家级竞赛,展示我校学生创新创业风采,彰显人才培养成效,现决定开展2022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校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项目要求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
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工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
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
5.“互联网+”社会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
6.“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盈利性创业。
我校可参加的组别有三类:
(1)高教主赛道: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师生共创组;(具体要求见附件1,评审规则见附件4)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商业组;(具体要求见附件2,评审规则见附件5)
(3)国际赛道: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具体要求见附件3,评审规则见附件6)
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行业背景选择相应类型。以上各类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详情请参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具体要求见附件2)。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可自主选择参加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但只能选择参加一个赛道。
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需提交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已获投资(或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参赛项目,请在全国总决赛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1.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跨院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2.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三、参赛对象和要求
(一)高教主赛道:(详情见附件1)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2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并符合以下条件:
1.1参赛申报人须为团队负责人,须为琼台师范学院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不含在职生)。
1.2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创意组(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 3 年(2019 年3月 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2.1参赛申报人须为初创企业法人代表,须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2初创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2.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初创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26%)。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 日前注册);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并符合以下条件:
3.1参赛申报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须为琼台师范学院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不含在职生)。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2成长组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 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3.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含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可以参加成长组,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教师的股权与学生所持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 51%(学生团队所持股权比例不得低于 26%)。
4.师生共创组:基于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或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业且教师所占权重比例大于学生(如已注册成立公司,教师持股比例大于学生)的项目参加师生共创组进行比赛。并符合以下条件:
4.1参赛项目如已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注册年限不得超过5年 (2017年3月1日后注册),师生均可为公司法人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股权结构中,师生股权合并计算不低于51%,且学生参赛成员合计股份不低于10%。
4.2参赛申报人须为琼台师范学院在校生(可为本专科生,不含在职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2017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不含在职生)。
4.3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琼台师范学院在编教师(2021年6月1日前正式入职)。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详情见附件2)
1.公益组
1.1参赛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1.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者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1.3师生共创的公益项目,若符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要求,可以参加该组。
2.商业组
2.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的痛点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
2.2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司的项目均可参赛。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人代表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如已注册成立机构或公司,学生须为法人代表。
2.3师生共创的商业项目不能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可参加高教主赛道。
(三)主赛道(国际项目):(详情见附件3)
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2022年5月31日(以下时间均包含当日)前尚未完成登记注册。
2.初创组:参赛项目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
3.成长组:参赛项目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或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后注册),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
四、大赛要求及奖励
要求:根据省厅对各高校参赛项目数量指标要求,结合我校参加“互联网+”大赛的经验以及各学院学生历年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情况,现对各学院参赛队伍数量提出要求,报名完成情况将作为学院团委年度考核重要依据之一(以参赛项目申报学院为统计依据)。具体分配指标为:重点项目:以专业为单位,每个专业方向选送不少于2个项目参加校赛,一般项目:以班级为单位,报送不少于1个项目参加校赛,鼓励中招班、毕业班参赛。(其中每个学院初创组、就业型创业组或成长组项目不少于1个,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均不得少于1项)。
奖励:
1.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认定。学生参加比赛按照《琼台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试行》(琼台〔2021〕177号)文件给予第二课堂成绩单创新创业必修学分(提交项目的给予0.1学分;获得校级、省级、国家级奖励的项目给予相应学分,提交多个作品的不重复计算学分),荣获省级、国赛奖项的按照《琼台师范学院学生奖励暂行办法的通知》(琼台〔2017〕51号 )文件奖励标准予以奖励。奖励按照最高计,不重复计算。
2.物质奖励。获奖团队将获得相应奖金鼓励,其中,校赛一等奖奖金3000元/队、二等奖奖金2000元/队、三等奖奖金1000元/队。通过校赛训练营的项目团队将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互联网+”大赛,优先获得入驻学校创新创业中心,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3. 指导教师奖励。学院要鼓励教师积极遴选科研项目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
4.学院组织。学校将根据组织学院的项目申报数量和在省赛、国赛中的获奖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在年底学院团委考核中予以倾斜。
五、日程安排
1.学院参赛报名(3月份,学生在学院报名时需同时在线参赛报名。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参加竞赛的团队务必要在线上报名,否则不得参加省级竞赛,)
2.院级选拔(2月17日-3月17日)
4.校内材料报送(3月18日-3月30日)
5.校赛决赛答辩(4月1日-4月13日)
6.校级训练营(4月14日-4月18日)。入围一等奖、二等奖的项目参加校内训练营排位赛,结合决赛及训练营排位赛成绩(各占50%),确定推荐参加省赛的项目。
7.省赛报送材料(5月份)
8.省赛项目集训营(时间待定)
六、材料报送
(一)时间要求。2021年3月18日18:00前,各学院须报送参加校级决赛项目全部参赛项目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团队名称、团队成员组成及排序一经上报不得修改。
(二)材料内容要求。各学院在提交竞赛申报表(见附件9)、推荐项目汇总表(见附件8)外,还需按类别提交以下材料:
1.主赛道:创意组包括商业计划书及佐证材料等;初创组参赛材料包括项目计划书、公司营业执照图片、投资证明材料(可选上交,没有则不用上交)、股权结构证明等;成长组参赛材料包括:商业计划书、公司营业执照图片、投资证明材料(可选上交,没有则不用上交)、股权结构证明等;师生共创组参赛材料包括商业计划书,如果参赛项目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需提交公司营业执照图片、股权结构证明等。
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按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分别报送商业计划书(PDF格式),如已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商业公司,需提供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比例证明等。
(三)纸质材料要求。各学院将参加校赛的团队项目材料集中报送至团委办公室(桂林洋校区行政楼122室),报送的材料须包括:每支参赛团队的竞赛申报表(按照项目汇总表排序)、推荐项目汇总表,以上材料为一式1份,参赛团队商业计划书及佐证材料(一式5份),材料上交原则不予修改、替换。
(四)电子版材料要求。以学院为单位统一发送至校团委邮箱qiongtaituanwei@163.com,电子版材料为WORD和PDF格式,图片为jpg格式,其中邮件命名为学院+联系人姓名+联系方式(如:xx学院+张xx+1897xxxxxxx),附件中的参赛资料请按照各赛道组别分别命名。
未尽事宜校团委将补充通知。
七、联系方式
为方便交流解答疑问请报名者加入QQ群:114914744,联系电话/联系人:13637546287(何永亮)。
附件2:“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方案
附件3:主赛道(国际项目)方案
附件4:主赛道评审规则
附件5:红旅赛道评审规则
附件6:主赛道(国际项目)评审规则
附件7:项目商业计划书撰写提纲及注意事项
附件8:“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荐项目汇总表
附件9:“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省赛选拔赛报名表
附件:
共青团琼台师范学院委员会
2022年1月14日
团委微信公众号
团委新浪微博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