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教育,认真学习冬奥故事,传递志愿精神,激发责任担当,响应琼台师范学院“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云上聆听冬奥志愿者的冬奥故事”主题分享会活动号召,2022年4月4日晚,理学院团委部分学生干部及2021数学与应用数学3班同学在实验楼B107参与了此次的线上宣讲活动。此次活动由团委学生干部丁思雨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组建的“我和我的冬奥故事”青春宣讲团带领着我们在云端一起参与这一场传播冬奥知识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宣讲活动,一起学习“志愿者的志愿者”后方保障团队执著坚守的精神。
此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李宜轩,哲学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吴双同和外国语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雅诗宣讲,下面由小理带着大家来感受下吧!

活动的开始,李宜轩同学为我们带来主题为《闭环?闭环!》的知识宣讲,她介绍到作为注册领域的志愿者,闭环工作是首要的,它是是否能为冬奥会提供第一道防线的关键,而闭环通俗来讲就是防疫管理措施,李宜轩同学这样说:“也许我个人感染风险上升了,但是整个场馆的感染风险降低了。”于此同时她还负责安装扩展摄像机的工作,在与外国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时,也不禁给她竖起来大拇指,无不体现了青年一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吴双同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三千张照片,记住你的每一面》的宣讲,作为赛事服务业务领域的志愿者,每天为到场观众准备1000面手摇旗、1000副装饰镜,负责业务领域内志愿者激励物资的领取和发放工作。同时他还是美好瞬间的记录员,将冬奥会的美好长久留存在每一位运动员的记忆里,正所谓“专业的热情,饱满的服务”,在吴双同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王雅诗同学为我们带来了主题为《在OIS讲好中国故事》的宣讲,其中OIS为Olympic Imformation Service(奥林匹克信息服务,作为主媒体中心奥林匹克信息服务记者的她,新闻发布会、混采区采访、新闻报道都有着他的身影,时刻准备着为冬奥会提供基础信息服务。她还提到,体育的力量是连结不是分裂,我们应在冬奥会中学会战胜挫折,证明自己,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要力求做到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奥运也是健儿们的舞台。健儿们在舞台上表演着坚强的意志、优美的姿态和灵活的技巧。数以万计的观众为他们喝彩。胜利让人们欢欣,失败让人们遗憾。每一次挑战自己的极限,每一次与成功失之交臂,不服输都使健儿们站起来,投入到更辛苦的训练中。每一次全力以赴,都使我我们感到深深的自豪。奥运会的每一块奖牌,其价值都远远超过世间所有金银财宝。 奥运会是一次和平的伟大盛会,而我也十分有信心,中国人也一定能成功将奥运会举办的红红火火!奥运精神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也紧紧刻着我们的心弦。我希望奥运精神能常驻人间,让奥运精神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同学们在各自寝室实时观看着线上志愿者们对冬奥会精彩的诠释,并且深受触动写下来心得。

19数学教育3班:
通过观看这场直播,我充分了解了各校同学为参加冬奥志愿者所做的努力。最初消息传出时,应者云集,共有5000余人报名并提交了简历,经过层层筛选,我校最终选拔确定冬奥会志愿者共227名。这些志愿者又经过千锤百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但不巧又赶上年前疫情,让培训变得更加艰难,从线下改为线上,尽管困难重重,但培训仍在继续。因为疫情的影响,大家早早进入了互相配合的工作中,这让我感受到了北师大学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必及热情、温暖、奉献和担当。
在这里衷心地感谢每一位志愿者,以及在志愿者背后的老师与后勤工作员们,也很自豪2022北京冬奥会已经顺利举办成功。他们作为志愿者,过年也不能回家,其他学生都与家人团圆,而志愿者们却只能与父母屏幕相见。通过北师大志愿者同学的分享,我了解了不同志愿部门的具体防疫工作,该如何去做,也了解了做志愿者过程中的一些活动乐趣,让我对志愿者有了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感谢所有志愿者对冬奥会的付出,我也希望有一天也可以做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19数学教育1班:
在听过几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到冬奥会志愿服务中几位同学的激情宣讲,让我感触颇深,他们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志愿服务的主要工作,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关键的是在困难面前他们是怎样克服的。我从中感受到了他们不畏艰难,敢于身处疫情危机中服务他人的伟大奉献精神,我也看到了党员同志们在服务人民、面对困难上永远冲在最前端的伟大行为。在他们的介绍中我也感受到了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服务安排上的贴心,还有运动员们那份旨在超越自我的决心。

此次云端分享会就到这啦,小理观看完这次分享会心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她们身上那无论国家、种族、肤色的纯粹的奥林匹克精神,将其上升到世界大同的理念。
团委微信公众号
团委新浪微博号